当前位置: 首页  中国  隋唐历史

隋文帝如何改革的官制

编辑:天下发布时间:2022-02-04 03:02:23

隋文帝即位后,即废除北周官制,恢复魏旧制。

朝廷设尚书、门下、内史(中书)、秘书、内侍五省。前三省的长官实际是宰相,后二省则是宫廷内务机构。

尚书省是最高的政务部门,置令一人,左右仆射各一人;下设吏部、礼部、兵部、都官、度支、工部为六曹,每曹设尚书一人,度支后改为户部,都官后改为刑部。这就是中央的「三省六部」制。

此外,又有二台(御史、都水),十一寺(太常、大理、国子、光禄、卫尉、宗正、太仆、鸿胪、司农、太府、将作)等机构,负责朝廷日常行政事务。

这种制度,基本上沿用到清代。

事件介绍

地方行政机构方面,则由过去的州、郡、县三级制改为州、县二级制,废郡。

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,这不仅节省了国家开支,还提高了行政效率,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。

元丰三年(1080)九月,宋神宗针对宋初以来官制的弊病,专门成立一个改革官制的机构——评定官制所,具体实施改革官制的计划。从元丰三年一直持续到五年(1082)完成这一改革任务。

制定寄禄格,改正官名,以原来的散官开府仪同三司,代替原来的中书令、侍中、同平章事,用以确定官僚俸禄及升降品阶的标准,成为新寄禄官阶,原来的寄禄官全部成为宽以官符其实、主管本部门的职事官;改革铨叙制度,规定凡除授职事官,皆按寄禄官品位高低为标准;仿制《唐六典》所载官制,颁布三省、枢密、六曹官僚等制度,按照新制度任命三省长官,事无大小,并由中书取旨,门下审核,尚书执行。

宰相改称尚书左右仆射,副相称为尚书左右丞,实施新的官制。

开府仪同三司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,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,从一品。开官府,在指定的地方建立办公之地,当事人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。官府开到什么级别,用什么级别的仪仗,明确了同三司。三司,就是三公三师。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师;太尉、司徒、司空,是为三公。皆正一品。三师,天子所师法,无所总职,非其人则阙。三公,佐天子理阴阳、平邦国,无所不统。亲王拜者不亲事,祭祀阙则摄。隋废三师,贞观十一年复置,与三公皆不设官属。

寄禄官,是宋代的一种官阶,有官名有待遇,但没有实际职事。

该官任职虽重要,但班位仍然较低。唐太宗时规定散官官阶高而所任之职事官官阶低者称为“行”某某官;散官品级较低而所任职事官官阶高者,称为“守”某某官。其大致相等者,称为“兼”某某官。宋代亦有散官之制,仅为官吏叙阶之称。与唐制虽有不同,但官员之章服、俸禄均照阶官而定。明清亦有阶官之制。

书左右丞,官名。东汉尚书台有左、右丞各1人,秩四百石,掌录文书朝会。

东汉尚书开始分为六曹治理国事,据《续汉书·百官志三》记载,有三公曹、吏部曹、民曹、南北两主客曹、二千石曹、中都官曹。

本文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