虫洞为什么叫虫洞
虫洞为啥叫虫洞?从苹果表面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,走的是一条弧线,但假如有一条虫子在两点之间蛀出一条通道爬过去,就可以走距离短得多的直线了。而我们所在的三维宇宙,就是苹果的表面。
这个形象的概念,在1957年正式诞生,1985年首次出现在科幻小说中——这部大名鼎鼎的小说,就是卡尔·萨根所作、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的《接触》。值得一提的是,正是《接触》的流行,使物理学家对虫洞产生兴趣,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——作为科学与文学的结晶,科幻,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反哺着“父母”。
如今,在物理学意义上的虫洞有着多种模型,而在科幻小说和影视中,虫洞大都是以“交通要道”的面目出现的。这样的设定,表现了人们探索的欲望和对星空的向往。古往今来,人类一直在不断开拓自己的领地,向着未知的远方进发。
我们的脚步,从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迈出,踏遍了一块大陆,再跨越海洋或天空,覆盖了整个地球,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浩渺宇宙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虫洞,不仅仅是一条捷径,更代表了一个梦想。它所通往的,不仅仅是明确的目的地,更是无限新奇的未知世界。
有趣的是,在虫洞概念诞生的同一年,苏联发射了人类的第一个航天器,向遥远的外太空迈出了第一步。这,难道不是一个必然的巧合吗?
黑洞,真的是个窟窿?
黑洞不是一个黑窟窿,而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。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,黑洞一般由恒星演化而来。暮年的恒星,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发生收缩,半径减小,中心密度增大。我们知道,质量越大,引力就越强,在恒星质量足够大、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,其半径收缩至小于某一个值时,密度会大到在它表面的光都无法逃离的地步,这个时候天体就不可见了,我们把它叫做黑洞。
天文观测发现,除了前面所说的恒星级黑洞,在大型星系的中心还存在着由于引力坍缩所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,其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百万倍至一百亿倍以上。
很多人相信黑洞最后将坍缩成一个体积无穷小、密度无限大的奇点,围绕着这个奇点存在一个无法逃逸的区域,这个区域的边界称为视界。在视界以外的观察者不受视界以内任何事件的影响,也无法获得视界以内任何事件的信息。
如果有人从外向内穿越了视界,那么在远处的观察者看来,视界附近的时间流逝速度也将发生特别有趣的变化。另外,从温度的角度来说,人类平安穿过视界进入黑洞的可能性也是几乎没有的。黑洞外围的温度太高,一接近它就被热成等离子体了。
-
上一篇: 长江流域是发祥地还是发源地
-
下一篇: 什么是虫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