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书籍

新增中国名著

  • 隋书(附译文)(魏征)
    隋书(附译文)(魏征)

    共八十五卷,其中帝纪五卷,列传五十卷,志三十卷。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,分为两阶段成书,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。...

  • 宋书(附译文)(梁沈约)
    宋书(附译文)(梁沈约)

    《宋书》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。梁沈约撰﹐含本纪十卷﹑志三十卷﹑列传六十卷﹐共一百卷。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﹐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《小史》﹑《南史》所补。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﹐后人移于本纪﹑列传之间﹐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...

  • 周书(附译文)(令狐德棻)
    周书(附译文)(令狐德棻)

    《周书》,中国历代正史《二十四史》之一,唐朝令狐德棻主编,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。成书于贞观十年(636年)。共50卷,本纪8卷、列传42卷。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(557—581)的纪传体史书。另外,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...

  • 魏书(附译文)(魏收)
    魏书(附译文)(魏收)

    《魏书》,北齐魏收撰,是一本纪传体史书,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。124卷,其中本纪12卷,列传92卷,志20卷。因有些本纪、列传和志篇幅过长,又分为上、下,或上、中、下3卷,实共130卷。...

  • 开元释教录(智升)
    开元释教录(智升)

    唐代智升编于开元十八年(730(庚午年))。全书分成前后两部分,前半部称‘总括群经录’(卷一至卷十),依序列举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(67)至唐代开元十八年,凡六六四年间,一七六名译经僧所译大小乘经律论,共计二二七八部。...

  • 中论(徐干)
    中论(徐干)

    是一部政论性著作,其意旨:“大都阐发义理,原本经训,而归之于圣贤之道。” 的思想,对后来大乘佛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。在印度,此论经过几代传承,形成与瑜伽行派相对立的一大学派——中观派。...

  • 明夷待访录(黄宗羲)
    明夷待访录(黄宗羲)

   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名著。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,总结了秦汉以来,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,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并提出了“天下为主,君为客”等具有鲜明的启蒙和民主色彩,被梁启超称为“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”。...

  • 阿弥陀经(释迦牟尼)
    阿弥陀经(释迦牟尼)

    佛教经典。亦称《小无量寿经》,简称《小经》。与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合称净土三经。一般认为在1~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。《阿弥陀经》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,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...

  • 北溪字义(陈淳)
    北溪字义(陈淳)

    此书是陈淳晚年讲学,由他的学生王隽笔录整理。严格的讲该书内容主要是阐释朱熹的理学思想,而不是一无依傍地疏解四书原义,所以,作者沿用了过去用得较多而又比较简明的北溪字义为书名。这部书的作法有些像词典,它从四书中选取若干与理学思想体系关系密切的...

  • 春秋繁露(董仲舒)
    春秋繁露(董仲舒)

    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。推崇公羊学,发挥“春秋大一统”之旨,阐述了以阴阳五行,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-神学理论,宣扬“性三品”的人性论、“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”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,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,奠定...

  • 近思录(朱熹)
    近思录(朱熹)

    本书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4人语录622条,分类编辑而成。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圣人气象,循着格物穷理,存养而意诚,正心而迁善,修身而复礼,齐家而正伦理,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,然后批异端而明...

  • 盐铁论(桓宽)
    盐铁论(桓宽)

    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“盐铁会议”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,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、文化的一场大辩论。...